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大连海事大学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是交通运输部直属的唯一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因海而生,其发展历史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建设发展成就的缩影。学校肇始于1909年设立的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为挽救航权、振兴国运而萌发初创。学校凭海而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历尽坎坷,几度停办、数次更名,但始终薪火相传、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9532月,由上海航务学院与东北航海学院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同年11月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时为新中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半军事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为国家航运事业发展输送大批人才,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1994年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坚持特色办学,强化内涵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均跃居世界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向海图强,进入新时代,锚定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建设目标,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海大篇章。

大连海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8大门类,设有21个教学科研机构。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956人、研究生8129人、外国留学生等其他学生7538人;专任教师1686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国家级领军人才20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0人,国家级创新团队3个。学校设立54个本科专业,80%直接服务于海事产业链。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7个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等5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一般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占地面积146.31万平方米,建有160栋楼宇,总建筑面积94.57万平方米;2座图书馆藏书251.3万册、电子图书230万余册,设有满足多种需求的学习研讨空间;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以及1艘融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身的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向海,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创造了中国航运业的若干“第一”,如中国第一位外洋轮船长陈干青、迈出“国人引水第一步”马家骏、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宏泽、新中国第一位中美航线远洋船长贝汉廷、第一位远洋女轮机长王亚夫、新中国第一个船长出身的交通部部长钱永昌、中国第一部《海商法》牵头制定者司玉琢、中国深潜船第一批女潜航员赵晟娅……目前近20万名毕业生遍布全球,不仅是国家航运事业的主力军,还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业界精英和社会栋梁。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一流专业、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2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向海,坚定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地方发展需求。聚焦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在新一代海上通信、无人船、船舶污染防控、海底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解决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氢能船舶、载运装备、智能港口、深海装备等领域牵头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0项。聚力打造涉海领域国家高端智库,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智力支撑,咨政建议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75篇。先后与部海事局、救助打捞局、长江航务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与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中交建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学校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5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和基地(自然科学类),省级人文社科基地7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9个。获国家及省级科技三大奖80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学校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向海,坚定繁荣航海文化。将“党办大学让党放心、行业大学不负行业”作为价值追求,依托专用教学实习船“育鲲”轮、“育鹏”轮,先后出访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和学术交流,传播中华文化。拥有我国首个航海教育博物馆,获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牵头编篆《中国古代航海史》《中国近代航运发展史》《中国水运史》《中国船员史》等多部重要交通史籍;《航海摇篮》《海事学府》《凌风远航》《筑梦蔚蓝》等一批航海文化原创精品深入人心。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感动交通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最美校园等。

学校坚持开放发展向海,坚定参与多元合作和全球海事治理。与46个国家和地区176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07年在斯里兰卡建立海外校区并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首次走出国门;与美国休斯顿大学合办休斯顿国际学院,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海事管理(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举办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全方位多层次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典范。深度参与国际海事事务,是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2025-2027年度主席单位;近两年来派员出席国际海事组织会议76人次,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主谈代表和咨询专家参与国际事务,完成IMO提案140余份,其中,在海运温室气体减排与船舶营运能效领域的提案占我国提案的90%以上,代表我国首次承担IMO示范课程开发,实现中国方案从参与到引领的转变。连续两任IMO秘书长为学校名誉博士,前秘书长林基泽盛赞学校作为全球卓越的海事教育中心所取得成绩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杰出海事教育的典范

赓续前行强国路,奋楫扬帆新篇章。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海大姓海,扎根中国大地,办出海事特色,致力于引领海事教育,推动交通发展,朝着建成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目标扎实迈进,以海事教育之力厚植人民满意之本,以海事教育之强夯实交通强国之基。


海大校训: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海大传统: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

海大精神:坚定、严谨、勤奋、开拓;

海大人学习观:为真理格物致知、为至善修己达人、为家国立心立命、为海事善作善成。


(以上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2410月)


官方微信二维码
招生微信二维码